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0月28日,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在北京总部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谈及公司25年的“出海”历程及农牧业的发展挑战。近年来,新希望的国外收入显著增长,2023年达到200.79亿元,成为A股唯一一家海外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农牧业上市公司。刘畅强调,“出海”需明确自身定位,不可急于求成,必须注重长期经营和本地化发展。
A股的企业当中,没有一家农牧行业的国外收入有新希望(000876.SZ)这么高。
“快周转、低毛利”是农牧行业的特点,本身就高度内卷的产业更倾向于“出海”,今年“出海”成为行业高频词。
新希望的“出海”历史更早,25年前就走入越南。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最早的海外工作经历就是去越南卖饲料。
从0到1的过程都很困难,但刘畅的回答很谦逊,“一直以来都挺幸运,在越南都比较顺”。对于“出海”,她认为企业首先要想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意人?”
毕竟农牧业是一个“快周转,低毛利”的行业,不可以赌,不可以一时赚快钱,赚大钱。
然而,农牧业也有周期,一轮猪周期曾让新希望的资产负债表承压。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过程有些时日,刘畅很感谢团队的付出。但她不给自己打分,这也是她的成长:从笃信个人英雄到相信团队。
农牧业不可以去赌,不可以总想着赚快钱、赚大钱
10月28日下午,新希望北京总部,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正式采访前,一个小问题是“用哪个房间采访”。要么这个会议室窗帘背景太乱,另一个则凳子太矮,采访前5分钟才敲定采访地点。
以前不会遇到这种情况,新希望在望京SOHO曾经至少有两层楼。去年,“最漫长的猪周期”让养猪出现全行业亏损。“寒冬”中,新希望将办公室压缩成一层楼。一边是刘畅的办公室,尽头的另一边是刘永好的办公室。
知道有视频拍摄环节,刘畅一大早专门去弄了头发。
她现在的头发比年初要长一点,周期低谷时的“咔嚓”一下是要传递果敢、决断信号。如今养猪产业过了“寒冬”,这类带符号学意义的行为也没那么必要了。
头发剪了,要慢慢留长,这也和行业周期一样,都有个过程。
采访从新希望“出海”越南说起。今年,恰逢新希望“出海”25周年,刘畅前不久还特地去了一趟越南平福省的猪场。
拆解新希望近年的营收结构可以发现,“出海”业务是一条新的增长曲线。最近5年,公司国外收入翻倍——从2019年的90.95亿元(占比11.08%),增长至2023年的200.79亿元。今年上半年,该数字为100.06亿元(占比20.18%)。
年报显示,2023年A股有87家上市公司的境外收入超过200亿元,新希望是唯一一家来自农牧业的上市公司。
年初,有人问刘畅:“为什么你们在海外能赢?”
刘畅说:“靠我们自己能吃苦,能克服困难。”
要知道,在新希望埃及公司刚创立的时候,员工想吃中国的蔬菜,只能自己开荒种。
但在这次采访中,刘畅没有提太多“出海”要吃的苦,她一直在强调:“出海”前,要想好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意人?
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正在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NBD:2024年是新希望“出海”25周年,您如何看待当前中资企业“出海”?
刘畅:“出海”这个话题特别火,我今天还翻到朋友圈中讲一个中资企业“出海”。大家都在谈“出海”,我想可能是遇到消费和供应链的瓶颈。
我觉得“出海”这件事情回归到本质来讲,它跟出去的时间没直接关系,还是跟能力和要做什么样的企业有关。我自己觉得任何一家“出海”企业,先要想好“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基于自身的“出海”经历,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第一,我们去到的国家都比较认可中国文化。第二,绝大多数的地方同中国的时差差别不大。第三,寻找人口红利——强劲的人口增长带来动物蛋白需求红利。我们的产业围绕蛋白质的转化展开,实现本地取材、本地生产、本地用工、本地销售。
我们跟其他全球化企业不一样,我们不是在本地加工完了就拿走,不是特别去利用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要素的红利。
我们这种生意的本质是落户当地,和当地的相关群体长期生活,达成长期信任。
农牧业是一个“快周转、低毛利”的行业,因此不可以赌,也不可以总想着赚快钱、赚大钱,我们需要长期经营。
这个生意,就好像你是什么样的身材,再量体裁衣来做选择。所以,我们一直说,要有爱,要维护周围的一个生态链,要做长久的生意,这是我们生意的本质。
NBD:从“0到1”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新希望怎样破冰?
刘畅:我觉得我们是比较幸运,是比较顺的。第一家工厂是在越南,我们发现有大量的年轻人想要到工厂里学习产业化经验。我们吸收了一大批很能干的年轻人,那个时候就像20年前国内的情况,大量满怀热情的人想要投入到产业当中。因此我觉得我们是踩到了正确的时间点,吸纳了相当一批有冲劲并渴望产业知识的年轻人。
新希望位于越南平福省的猪场 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跨国企业要抓比较优势,不是一味扩规模
企业“出海”不是今年的新词,前几年的讨论频率就很高。过去两年,刘畅在北大的老师周其仁马不停蹄地去东南亚调研中资企业“出海”的情况。他用美的集团、申洲国际、巨石集团、传音控股等多个制造业企业的案例讲述一个逻辑:在全球市场网络里选择合适节点,敢于也善于在更宽处布局,是在极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突围的一条可选路径。
与制造业企业不同的是,中国养猪业的“出海”步子要慢一点。但在2024年,养猪业谈得比较多的一个关键词是“出海”。除前几年就在越南投资养猪的新希望外,牧原股份(002714.SZ)今年也公告了和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的合作。
“出海”参与国际化竞争,在一个极不确定环境下,刘畅认为仍然无法回避比较优势的本质。
NBD:新希望在越南养猪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刘畅: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中国人对于规模化养殖的比较优势是:更了解亚洲农村情况和农村的供应链分布。相比欧洲或者美国企业,我们更明白在亚洲环境下的猪肉链条当中,如何做好父母代以及商品代环节养殖。加上本身文化更相近,新希望去得又比较早,因此我们能够输出相当多在本地成熟的管理人员,管理就能够更有力度。养猪最核心的就是流程管理和应急处理,我想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NBD:越南养猪行业呈现规模化、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前十大规模化养猪企业有泰国、韩国公司。同样是亚洲国家的养猪企业,新希望怎么和它们竞争?
刘畅:新希望去得更早一些,所以我们在那里的管理人员沉淀得比较多。我们的品牌沉淀得也比较久。要找工作时,一说到新希望,大家都知道且都很信任(新希望)。加上我们在国内广东和广西也有很多的布局,它们(同越南的地理版图)其实非常接近,因此气候、供应链和饮食习惯也都非常相近。
NBD:我了解到新希望在越南采取的养殖模式是以自繁自养居多,这似乎和公司在国内的养殖模式不一样?
刘畅:每一个区域有它客观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我们在中国也是北方地区自养比例更高一点,南方地区和农户合作相对多一点。最终还是看综合成本和综合效率。在越南,我们是“两条腿一起走”,有饲料产业优势和管理人员输出的基础。一开始就把这部分夯实,确保流程和标准都非常有把握,再决定后面按什么样的模式(进行)。这是走一步,看一步。
NBD:从综合成本看,越南养殖的优势是饲料原料成本相对较低,以及适宜养猪的温度。其他大企业也会看到这些优势,会不会又来“卷”?
刘畅:毕竟越南有土地和养殖条件。随着新企业的不断进入,越南的比较优势或者说资源稀缺性会慢慢降低。我们在越南的养殖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不会一下子扩太大的规模。毕竟养殖非常重人工、重管理,我觉得跨国企业要抓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一味扩规模。
NBD:新希望已经成为一家跨国企业,在国内外养殖水平方面,您认为新希望以及中国的养殖业还存在哪些差距?
刘畅:中国可能对于种猪的生产,在未来会有一定优势。过去,中国不太具备育种的能力,是因为散户养殖较多,基因育种的能力没有被整合和培育过。现在,中国规模化养殖占比已经相当高,且分布在不同的温度带。样本量非常丰富,也很多样化。经过几代以后,整个育种体系就逐渐能够自供了。
新希望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饲料厂 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