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磅信号!机构火线解读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从报道看,会议总定调很积极、很给力,有不少“决心强、力度大、方向明确”的新提法和新要求。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其中,关于货币政策方面,时隔十余年再提“适度宽松”,引发广泛关注。
释放很大的政策想象空间
从货币政策看,上一次定调“适度宽松”还是2008年。到201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局面。2011年之后均为“稳健”,也成为了一直以来货币政策主基调。
众所周知,2008年恰逢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此后,为对冲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层面,我国相机作出了更加积极的应对举措。
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后全球复苏不平衡、地区冲突不断的变乱交织局面,本次会议释放了很大的政策想象空间,对提振市场预期有着重要作用。
2009年3月,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如何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文中提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要改善金融调控;二是优化信贷结构;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宽松”货币政策时期,央行大幅降息。仅2008年9月-2008年12月,央行就5次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BP(基点)。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虽然有较大的动作,但相比2008年,仍比较克制。而7天逆回购利率仍高达1.5%,实际利率也仍然略偏高,或因多重平衡考虑。此前,央行Q3(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汇率的表述中,删除了“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因此,预计未来汇率调控也将更加灵活,为2025年可能的降准降息决策打开空间。
相当罕见的“超常规”提法
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下,2025年财政政策备受期待。
“超常规”是相当罕见的提法,即便在2020年-2022年,都不曾出现。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表述则为1993年以来首次提出。此前,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曾公开表示,中央财政还有比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从近年财政效果看,广义财政支出增速2021年以来连续四年低于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此前有分析称,这或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存量”问题,土地出让收入及税收等“增量”短缺等因素相关。而我国中央政府杠杆率只有25.8%,国际横向比较,远低于日本的216.2%和美国、英国等,明年中央财政加杠杆或值得期待。
因此,货币政策或更大力度配合财政政策,进一步通过降准、国债购买等方式提供流动性,以对冲政府债融资放量。也即,货币政策未来的重要目标或需更好地配合化债、财政扩张等。这其实也是打好政策“组合拳”的重要一环。
或有助于降低购房门槛
会议还强调要“要稳住楼市股市”。2024年,决策层就稳地产、化债、活跃资本市场等已有实质性动作。包括此前发布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大礼包、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专项债新增支持土储和收储、央行创设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并购重组活跃资本市场等举措,都凸显了相关方面的努力。
但就整体价格而言,通胀低位运行、地产投资偏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或有助于降低购房门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现金流水平,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也首次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从当前看,10月经济延续修复节奏,消费反弹超出市场预期;社融信贷结构性改善,M1(狭义货币)增速止跌回升;11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上升至50.3%,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显示经济景气有所改善。
目前,预估四季度GDP增速或有所回升,而鉴于“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等表述,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应无忧。
与此同时,经济修复基础也仍需进一步巩固。在“更加积极”的要求下,2025年相关政策预计将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稳定市场预期。
而从近年来的惯例看,12月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历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吹风会”。因此,2025年政策大方向已基本确定,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进一步部署。明年一系列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撰稿 / 万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