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

  12月12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集采)正式开标。

  回顾前九批药品集采成果,降价幅度在50%左右,个别品种的价格降幅在90%以上。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集采大幅降价是否会影响企业收益?如何保障企业的合理利润以进一步研发创新?

  诚然,降价是集采最直观的表现,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但降价并非集采的全部,其背后的企业获益同样值得关注。

  首先,集采缩短了药企的回款周期,为企业注入了稳定的现金流。在集采政策实施之前,部分药企常因回款难、回款周期长而面临资金压力。

  而今,随着国家医保局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企业的直接结算范围,企业的货款结算周期大幅缩短。根据国家医保局披露的信息,目前,部分地方已经开展了医保基金对集采中选企业的直接结算,企业的货款结算周期从原来的至少6个月缩减为30天左右,以内蒙古为例,2024年1月份至6月份共为164家集采中选药品配送企业直接结算货款43亿元,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近1亿元。

  笔者相信,未来更大范围推进医保基金对药品耗材企业的直接结算,将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更为其持续研发和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

  其次,集采为药企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预期和明确的销售路径。集中采购给药企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采购量,企业可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和库存管理。这种销售的确定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随着量的提升实现了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再者,集采降低了药企的销售费用,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在过去,药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和中间销售费用。而集采的推行,使得中选产品能够直接“带量”进入医院,减少了营销和医院市场开发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销售费用和运营成本。

  展望未来,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集采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药品集采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注重创新、质量和效率的药企,无疑将更具竞争力,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