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吴敏

  作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正被赋予新的使命。

  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其中提到,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为科技型企业注入“耐心资本”。

  “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科技企业往往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强的特点。”中华保险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可以引导保险资金向科技型企业倾斜,更是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明确未来五年主要目标

  《实施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出发,提出7方面20条措施。并明确主要目标,即未来5年银行业保险业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科技金融制度逐步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不断完善,外部生态体系持续发展,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扩面、提质、增效,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保障,加快实现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四条要求,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因行(司)制宜、因地制宜探索健全科技金融服务内部管理组织形式,强化资源统筹协调,发挥各自服务优势。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支持向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适当授权。鼓励加快引进具有科技、产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完善科技金融人才培育机制。

  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健全多维度科技金融服务质效评价体系,适当提高科技金融相关指标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科学制定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符合普惠信贷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适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切实提升业务人员支持科技创新的主动性。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并综合区域、行业、市场等情况动态调整。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做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的金融服务。统筹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行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一视同仁服务民营、外商投资的科技型企业和研发中心。

  《实施方案》还强调,要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鼓励银行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灵活设置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创新积分制、技术合同、产业链交易等信息,完善科技金融特色产品。

  对科技型企业营运资金需求测算的具体方法,《实施方案》表示,可根据经营管理实际自行统筹确定。对于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流动资金贷款,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可达到5年。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办理的贷款,可根据贷款合同约定的目的和用途,参照《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执行或适用《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贷款可以用于研发及专利产业化。

  不仅如此,《实施方案》引导保险公司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其应用推广、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关键环节,针对研发损失、设备损失、专利保护等重点领域,提供与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相适应、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的保险产品。根据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保险需求,研发新型科技保险产品,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和相关从业人员保险供给,提升健康管理、养老服务、职业责任等方面保险保障质效。

  在科技金融政策试点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有序扩大至具备经济实力较强、科技企业数量较多、研发投入量较大、股权投资活跃等条件的地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研究扩大试点银行、地区和企业范围,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整合,畅通资本循环。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业务,研究扩大知识产权内部评估试点。

  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实施方案》中提到的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保险资金具备“周期长、稳定性高、规模大”的特性,因此也被视作中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的代表。

  作为私募基金的一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并进行证券投资。“私募基金服务的主要是高净值客户,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有利于获取和留住这些高净值客户,实现各项业务的协同发展。”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可以为保险公司增加长期资产配置,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升投资的效率与效益。

  实际上,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早在2024年2月就联合发起设立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鸿鹄基金”),总额度500亿元。该基金于2024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

  据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金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实现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和活跃资本市场双结合,为保险资金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作出了表率、积累了经验。截至今年3月初,鸿鹄基金已成功投资落地500亿元,实现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

  新华资产拟任总裁陈一江在新华保险日前召开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亦表示,从财务指标看,第一期500亿元试点基金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表现良好,实现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综合平衡。对资本市场来说,试点基金一期的顺利推进,为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类似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也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新华保险将继续参与该试点工作,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据了解,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为520亿元,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批。3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为600亿元,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以及平安人寿5家保险公司获批。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险企共同成立私募投资基金,险资通过私募基金公司的方式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可以归属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从而避免了直接投资股票的市值核算方式带来的当期利润波动。

  “私募基金公司可以在人才引进、管控授权、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等方面采用更为灵活的机制,从而更好地践行险资耐心资本做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周瑾指出,正因为可以发挥险资长期价值投资的优势,因此对于一些处于行业低谷和估值洼地的投资标的,具有长期发展空间和升值潜力的企业,以及国家战略重点支持的科技金融项目机会的孵化,险资可以从长期资产负债匹配和穿越周期投资回报的视角,加大配置,并长期持有,在获取更高的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也充分改善了资本市场的多层次资源配置功能。

  邱剑亦告诉本报记者,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有助于保险资金进一步优化投资决策、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降低对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依赖,提高资产组合的多元化程度,增强资产投资配置的风险抵御能力,有望提高资本收益水平,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私募证券基金进入股市将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有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提升市场的活跃度。”邱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