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40周年。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报今起推出“改革再深化 开放高水平――经开区40年”栏目,走进国家级经开区,记录区域的发展变迁,呈现各地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 周春媚
“生产经营类项目流程图、医药产业生产类所需的事项指南、研发类项目流程图……”近日,《天津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全周期政务服务指引》发布,从产业政策、建设指南、能源报装和营商环境等各个层面,详尽列明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百余个事项,让企业实现“一册在手,经营无忧”。
自1994年引进丹麦生物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开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天津经开区”)用好用足国家引进外资政策,聚集起15个各类生物医药平台孵化载体、30余家省级以上研究机构以及诺和诺德、凯莱英、药明康德、康希诺、赛诺医疗等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区内医药健康产业年产值达650亿元,已经成为天津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从以前注重招引龙头,到现在围绕龙头项目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我们深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布局未来,强化链式思维、优先要素保障,促进形成集聚效应。”天津经开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曹红钢表示,目前经开区已形成“龙头牵引、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聚集起医药健康产业10余个细分集群,涵盖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中成药、医药研发服务外包(CRO)、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六大方面。
以化学药集群为例,天津经开区瞄准核酸药前沿领域,重点建设泰达核酸药物产业园,打造我国核酸类药物生产重要基地;与此同时,推动成立核酸产业联盟,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吸收发展核酸药物开发、生产、服务外包、装备配套等37家产业链企业为成员单位。
“经开区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政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天津经开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编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到成立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从建设落成泰达生物医药产业园到打造核酸药物产业园,天津经开区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招商举措,推动区内医药健康产业跑出“加速度”,着力打造中国北方地区生物医药领域新高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医药企业,康希诺是天津经开区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管委会想公司所想,为公司解决后顾之忧。政府给予我们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在公司发展初期尤为重要。”康希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说,“天津经开区是最好的创业之地。”
2009年,宇学峰从海外归国到天津经开区创业。在经开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帮助支持下,公司成功融资拓展业务,之后几年,公司有了第一个中试车间、获批第一个临床实验,得以一步步成长壮大。2019年和2020年,康希诺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只“A+H”疫苗股。
今年正值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设立40周年。历经40载风雨洗礼,天津经开区从一片盐碱荒滩上创造了开发开放的奇迹,综合实力居于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区内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正是其创新招商不断厚植产业基础的一个缩影。
(更多报道见A3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