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期,各银行减值损失计提力度持续下降,15家全国性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同比少计提减值准备700多亿元,对利润形成一定反哺支撑。 ]

  三季报收官,息差压力下的上市银行经营指标依然备受关注。尽管盈利压力依然存在,但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整体改善,城农商行表现继续优于全国性商业银行。

  聚焦国有大行、股份行,息差下行、财富管理业务不振仍是主要的利润拖累因素,随着资产扩表节奏放缓,规模扩张带来的利润正贡献作用进一步减弱。同期,各银行减值损失计提力度持续下降,15家全国性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同比少计提减值准备700多亿元,对利润形成一定反哺支撑。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资产质量压力抬升,拨备反哺的贡献预计会有所回落,银行业绩触底或要在明年下半年。今年前三季度,尽管多数银行不良率整体维持转好态势,但零售不良仍在攀升,关注率等前瞻性指标已有波动,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开始出现较大面积的明显下滑。

  息差、中收继续承压

  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盈利承压,但多数银行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回升或降幅收窄。42家上市银行中,共有13家银行营收同比负增长,其中国有大行3家、股份行5家,占比过半;7家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银行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分别有1家、3家。

  其中,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3家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双降,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降幅最大,同比负增长9.21%;同期,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逆势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从盈利结构来看,多数银行利息收入和中收均继续承压。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前三季度仅5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正增长,分别是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同期平安银行、光大银行该项收入同比下降超过20%和1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方面,15家银行全线同比负增长,其中9家降幅超过10%,光大银行降幅则超过20%。

  这背后,息差和财富管理业务仍是主要拖累,后者仍受代销费率下降、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有可比数据的11家银行中,除中信银行净息差较年初略回升1BP外、交通银行与年初持平外,多数银行净息差下滑超过10BP,平安银行则大幅下行45BP,同比降幅达到54BP,该行也是前三季度营收降幅(-12.6%)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对此,平安银行在财报中表示,净息差下降主要是该行坚持让利实体经济,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同时受市场利率下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及贷款重定价等因素影响。

  不过息差在三季度已有收窄趋势。以国有大行为例,有可比数据的5家大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净息差保持了与年中持平的水平,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较年中略有下行,但幅度已有明显收窄。另从平安银行看,该行第三季度净息差较年中降幅已降至3BP,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净息差三季度均提升2BP,农业银行保持与年中持平。

  盈利增速上,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超过3%,降幅仅次于民生银行。该行管理层在日前的业绩会上表示,利润下滑一方面是公允价值变动影响,“9·24”新政之后,市场预期有所提升,十年期国债利率短期内上行约21BP,对债券投资的估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减值损失增加,三季度多提28亿元,1~9月累计同比多提60亿元,增幅14%。

  展望未来,随着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陆续完成,加上各行陆续启动新的存量房贷利率定价机制,市场对银行短期内的息差压力仍有不少担忧,对存款利率继续下行仍有预期。不过,有分析认为,接下来实体回报率回升将带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幅度趋缓,而存款活化将带动存款成本下行加速。另从中收来看,广发证券认为,考虑到基数效应消退,叠加存款搬家趋势的抬头,银行中收增速有望回暖。

  多数银行拨备反哺持续

  事实上,兴业银行去年就逆势加大计提力度,也成为该行在去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兴业银行计提减值损失611.78亿元,同比增加125.58亿元,增长25.83%。

  对比来看,在行业整体拨备计提力度向下的背景下,包括兴业银行在内,今年前三季度仅有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减值损失计提力度同比加大,另外两家分别是农业银行、浙商银行。

  综合来看,前三季度6家国有大行、9家上市股份行合计计提减值准备约84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140亿元,减少了约723亿元,同比降幅近8%。

  其中,去年也一度逆势加大计提力度的光大银行,今年前三季度计提力度大幅下降30.61%,整体少计提近109亿元至246亿元。该行在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营收整体下行8.76%,归母净利润则恢复正增长,增幅1.92%。

  此外,营收大降的平安银行拨备计提也同比下降超过26%,该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了0.24%的微幅正增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拨备计提也同比下降超过10%。

  在“增利不增收”的银行中,浦发银行在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24%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近26%,也形成较大反差。对此,该行表示,经营效益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信贷实现快速增长,为利息净收入的稳定提供支撑;二是强化负债统筹管理,付息成本管控取得一定成效;三是主动把握投资交易机遇,积极增厚投资收益;四是资产质量不断夯实,风险成本同比减少。

  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同比下滑4.78%、8.76%,同期拨备计提减少11.52%。

  自2021年以来,银行业整体保持着拨备计提下降的趋势,去年以来多家银行不增收反增利,拨备反哺也被认为是主要原因。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认为,随着信用成本下行至低位,未来拨备计提对于业绩贡献将回落,银行利润增速将逐步向营收增速收敛。

  拨备率开始大面积下滑

  尽管行业拨备计提持续减少,但在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趋势中,多数银行还保持着拨备覆盖率稳定或者微增。今年前三季度,这一趋势有了更为明显的变化,拨备反哺收敛的压力开始显现。

  去年全年,A股15家全国性上市银行中,有5家银行拨备覆盖率下滑,包括拨备覆盖率一直保持高位的招商银行、邮储银行,以及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较年初拨备率下降的银行均上升至9家(不完全一致),在第三季度指标下滑的则有11家。

  其中,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前三季度拨备率分别下行约46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较年中分别下降了约24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尽管兴业银行加大了计提力度,该行三季度末拨备率较年初也下降11.67个百分点,该行管理层对此表示,虽然该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但随着部分潜在风险下调至不良,拨备覆盖率小幅回落至233.54%;同期,大幅减少拨备计提的光大银行拨备率降幅也在10个百分点以上。

  视角放在更大范围的42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季度有29家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今年同期仅有15家;在降幅上,去年前三季度13家拨备率下降的银行中,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下的占半数以上,今年同期20个百分点以上降幅的银行就有11家。

  目前,仍有农业银行、邮储银行2家大行不良拨备率维持在300%以上,其余大行除中国银行外仍保持在200%以上;股份行中,招商银行不良拨备率保持在400%以上,民生银行则继续处于150%以下“垫底”。

  作为不良损失的预估入账,拨备计提反映银行的不良生成压力,但在过去也被视为重要的利润“调节器”。多位分析师曾对记者表示,国内银行业在拨备计提上有“以丰补歉”的传统,即盈利较好时多计提拨备,反之少提,从而起到平滑盈利增速的作用。

  不少分析认为,在当前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背景下,降低拨备覆盖率可通过释放利润和加快不良处置,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尤其是资产质量较好、经营稳健的大型银行,已经具备适当调整拨备覆盖率的条件。

  不过,从资产质量来看,银行不良贷款呈现整体改善、结构恶化的趋势,前瞻性指标也有恶化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性商业银行除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不良率较年初略增外,其余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率均保持与年初持平或继续改善。另从不良贷款增速来看,今年前三季度15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约1095亿元,增速5.84%,较去年同期的1318亿元、7.58%均有下降。

  Wind有可比数据的8家全国性银行中,前三季度,除华夏银行关注贷款率较年初下降、浦发银行与年初持平外,其余几家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