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热潮,带动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激增。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格局分析,2025年一季度》报告(以下简称IDC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达114.2万亿tokens,自2024下半年始呈现飞跃式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云厂商大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大模型降价潮带来的模型调用成本下降。此外,进入2025年以来,云上大模型调用量再次实现飞跃式增长,这主要得益于DeepSeek以及Manus类产品的影响。

46.4%!字节火山引擎,夺冠  第1张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大模型调用量的市场份额来看,字节火山引擎占据了46.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其次为百度智能云(19.3%)和阿里云(19.3%)。此外,腾讯云、中国移动、天翼云等其他厂商整体占据15%的市场份额。

调用量半年增长近10倍,火山引擎拔得头筹

根据IDC报告,2024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累计达到114.2万亿Tokens(不包含出海群体使用的海外MaaS平台的调用量)。记者注意到,调用量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走出了陡峭的增长曲线,日均调用量自6月的963亿tokens增长至12月的9522亿tokens,半年增长近10倍。

IDC分析称,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云厂商大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模型调用降价策略。

在云厂商大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方面,以字节豆包大模型为例,去年9月,字节推出两款豆包视频生成模型PixelDance和Seaweed,主打复杂提示词精准理解、镜头一致、多交互主体和镜头灵活控制;12月,字节又发布了豆包视觉理解模型Doubao-vision,可融合视觉与语言多感官深度思考和创作,模型能力在十多个主流数据集上比肩谷歌的Gemini2.0与OpenAI的GPT-4o。

在模型调用降价策略方面,自去年5月开始,基于成本的大幅下降,字节、阿里、百度等多家厂商调整了模型调用价格,通过降低价格门槛,吸引更广泛的企业用户群体。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模型厂商的降价策略,核心目的是抢占市场、争取用户,为头部大模型企业带来更多的收费用户和应用场景,市场集中度将有所提高。

以上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MaaS平台大模型调用量也开始快速增长。同时,市场份额向头部厂商集中的趋势也充分显现。据IDC报告,按照大模型调用量的市场份额来看,火山引擎遥遥领先,占据了46.4%的市场份额,超过第二、第三位的百度云(19.3%)和阿里云(19.3%)总和。其余的15%则由腾讯云、移动云、天翼云等其他厂商获得。

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市场份额的背后,是中国基础大模型市场格局的不断重塑。据IDC报告,我国大模型市场格局仍然以大语言模型为主,从少数1—2个头部大模型遥遥领先到3—5个第一梯队的大模型能力逐渐对齐。由于DeepSeek在今年1月底才开始火爆出圈,未参与IDC于去年12月执行的测评,因此报告显示,处于第一梯队的大模型包括——豆包大模型、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天工大模型。

AI应用爆发扩展到各行各业,企业级AI市场快速扩张

从电商行业的数字人直播带货到零售业中AI辅助文案及海报生成,从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到金融行业的AI客服与智能投顾,千行百业如今正加速拥抱AI,提升工作质效。

IDC报告显示,行业企业及组织都在积极引入生成式AI用例。八成企业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引入更多生成式AI,预计各个职能部门的采用率都将增加。同时,预计未来1—2年,大模型相关支出将继续强劲增长。

46.4%!字节火山引擎,夺冠  第2张

对于企业而言,不是生成式AI的主要预期收益是运营效率的提高,其次是利润和收入增长的增加。2024年,公有云大模型服务主流场景十分多元。例如在互联网行业,游戏领域的文生图、生成游戏角色、AINPC等,视频平台领域的直播数字人、文生短视频等均有较广泛的应用。

虽然从大模型模态的角度,当前调用量仍然以大语言模型、文本类的能力为主。但IDC报告指出,自2024年第四季度,语音类模型调用量也开始增长。预计2025年图像、视频类大模型的调用量也将开始起量,图像、视频、多模态大模型的成熟将带来全新的场景,也是驱动未来2年大模型应用增长的重要力量。

此外,IDC报告还指出,手机,汽车,家居,智能眼镜等消费级AI市场是高潜力赛道,将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

以公有云厂商中市场份额第一的火山引擎为例,其不仅在基础模型领域可为用户提供包括豆包大模型全模态模型家族、DeepSeek(R1/V3)、月之暗面、智谱、Mistral等34个大模型,而且还打造了火山方舟、HiAgent、扣子共同形成的大模型开发应用完整矩阵,助力大模型应用快速落地,实现企业AI转型。

目前,火山引擎全栈AI服务已经在金融、汽车、智能终端、电商零售、教育科研等多个行业落地,覆盖智能座舱、在线教育、社交娱乐、智能客服、营销提效、消费零售等典型场景,服务了国家管网、小米、三星、联想、上汽乘用车、东风汽车、中手游、南开大学、民生银行、国航等众多知名客户。

其中,在智能终端行业,火山引擎已与小米、OPPO、vivo、荣耀、联想、三星、华硕等终端厂商创新50+AI应用场景,覆盖超过4亿个终端设备。在汽车行业,豆包大模型已进入第一梯队,覆盖了八成汽车品牌,能够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云、座舱大模型、企业数字化大模型、汽车国际化等一系列服务。

公有云或成为AI浪潮下最受益的环节

自开源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以来,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大模型的部署浪潮。IDC报告指出,DeepSeek的出圈提升了全民对于大模型的认知,将带动AI应用大步向前。同时,在DeepSeek的浪潮之下,2025年以来大模型日均调用量继续高速增长。

在DeepSeek火爆出圈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华为云、腾讯云、火山引擎、天翼云等一大批云厂商纷纷接入了DeepSeek模型,海外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巨头同样官宣支持。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云厂商而言,接入DeepSeek模型有助于让更多企业和开发者认识到优化后的大模型所带来的能力和成本效益,让他们更加愿意部署大模型相关的应用。目前,大模型的发展方向偏向于云端的AI应用,因此最受益方向是云产业链。

以火山引擎为例,在大模型的浪潮中,火山引擎可谓抓住了风口,乘着AI的东风一路“高歌猛进”。相比于其他几家在云业务领域有更深基础、扎根更久的厂商,火山引擎十分年轻,2020年才开始对外提供服务,但却在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市占率的第一。基于在基础设施、模型平台、应用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布局,火山引擎逐渐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强调,要加快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防止过多采用“私有化部署+项目制”的方式,造成市场“碎片化”问题。上海经邑产业数智研究院副院长沈佳庆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范围的私有化部署正如同过去大小企业“自建锅炉”,增加灵活性的同时却容易造成整体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外,私有化部署会导致数据之间无法有效共享和流通,过去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将会在AI时代继续存在。

因此,多名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战略中应旗帜鲜明地提出“公有云优先”的发展理念,并出台具体的支持举措,例如组织实施公有云“企业上模”推广工程、将云服务费用列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等,鼓励企业采购各类公有云AI产品与服务。

当前,行业的一个共识是2025年将是AI应用爆发的元年。IDC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生成式AI基础设施规模达356亿元人民币,生成式AI软件市场规模约49亿元人民币。2025年以来,众多新产品高频发布,将带动从基础设施到生成式AI软件的持续高增长。在AI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的浪潮中,公有云或成为最受益的环节。